【资料图】

文/陈根

6月30日,中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下海首航,从蓬莱驶往青岛;沿途开展船舶设备性能指标验证、自主航行及作业、数字孪生系统虚实交互等一系列船舶智能化水平和能力的实验。

“海豚1”船体全长25米,排水量100吨;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联合校外多家业内优势单位和校内多个涉船海学院自主研发,历时3年建造完成;全面解决了船舶总体、动力、电力、推进、导航、操控、船岸等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实现船舶经济、安全、可靠运行的目标。

据项目负责人夏桂华教授介绍,船上安装了团队最新研制的我国第一套全景128线/2海里激光雷达、360度全景红外视觉系统、360度高视距全景可见光视觉系统、声号识别设备等,可在2海里距离,精确识别水面以上0.5米微小目标。

同时,“海豚1”还装备了被业界称为“定海神针”的哈工程研发的我国第一套船舶动力定位(DP)系统,可以让船在4到5级海况下纹丝不动地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完成相关作业任务;装备了我国第一套光纤惯导系统、北斗船用导航系统、水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为水下无人潜器提供水下、水面、空中立体式、全方位导航定位。“海豚1”所采用的混合动力电力推进系统,在增强船舶经济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本船噪声,并配备了综合信息系统,为船舶智能系统、设备和传感器海上试验提供信息接口。

“海豚1”创造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环境智能态势感知及重构、船舶及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三方面的国内第一。首次建立的船舶数字建模、模型迭代进化、虚实实时交互、在线离线共生、船岸镜像等船舶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构建了船舶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船舶自主航行和远程操控等智能功能。首次突破的激光雷达、视频图像、固态雷达和声号等多源信息融合和协同探测技术,实现了海洋环境和小目标智能感知,为船舶自主航行提供了保障

“我们要打造一座海上的流动实验室,为中国智能船舶和船舶数字孪生技术推进迭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打通技术与应用最后一公里。”夏桂华说。“海豚1”的研制成功,将有力推进我国船舶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前沿探索。

谈起未来的计划,夏桂华教授表示团队还计划为“海豚1”配备无人机和水下潜器,进行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标的跨域协同探测。

关键词: